讓世界更智能,讓生活更簡單
產品中心
雷達傳感器
- 雷達傳感器SMR-333/SMR-313/SMR-3X4
- 雷達傳感器IPS-937
- 雷達傳感器IPS-354/IPS-355
- 雷達傳感器IVS-179/IVS-979
- 雷達傳感器IPS-280
- 一發兩收雷達傳感器IVQ-3005
- 雷達傳感器IVS-167
- 雷達傳感器IMS-944
- 對射雷達IPB-914
雷達模組
- 智能馬桶感應器STR-1A
- 自動門感應器模組
- 雷達流量計模塊INS-3310
- 多目標雷達iSYS-5010
- 多目標雷達iSYS-5011
- 多目標雷達iSYS-5020
- 多目標雷達iSYS-5021
- 60G雷達模組iSYS-6030
- 雷達水位計iSYS-4001
- 雷達流速儀iSYS-4004
雷達量測水設備
雷達智能交通安防設備
雷達應用系統
水質分析儀器
全國服務熱線:
18300009136
城市地下管網智能監測方案
項目背景
改革開發近40年來,城市建設加速擴張,人口激增,造成了大量的灰色建筑(不透水,硬化的建筑),以及排水系統設施不匹配城市人口水平和城市建設水平,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內澇,以及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不匹配,污水直接排放,造成受納水體的污染等等,影響了城市的生態和宜居。
2013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了任務目標。要求,各地區要認真排查隱患點,采取臨時應急措施,有效解決當前影響較大的嚴重積水內澇問題,避免因暴雨內澇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2014年底前,要在摸清現狀基礎上,編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劃,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排水管網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
其中包括了:
加快推進雨污分流管網改造與建設。在雨污合流區域加大雨污分流排水管網改造力度,暫不具備改造條件的,要盡快建設截流干管,適當加大截流倍數,提高雨水排放能力,加強初期雨水的污染防治。新建城區要依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和有關要求,建設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網。
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即海綿城市理念)。各地區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要按照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最低的開發建設理念,控制開發強度,合理安排布局,有效控制地表徑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要與城市開發、道路建設、園林綠化統籌協調,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增加下凹式綠地、植草溝、人工濕地、可滲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以及透水性停車場和廣場。新建城區硬化地面中,可滲透地面面積比例不宜低于40%;有條件的地區應對現有硬化路面進行透水性改造,提高對雨水的吸納能力和蓄滯能力。
對此國家有關部門陸續下發了紅頭文件,包括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的通知》以及財政部《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財建{2014} 838號》對城市的排水系統建設提供了技術意見以及財政支持政策。
數字化建設是重要的技術手段,作為將來智慧城市或海綿城市建設實施的監控手段。 對水循環的重要節點,包括排水節點,取水點,排洪,泄水口,以及管網聚集點,甚至排污點進行數字化監測,可監控整個水資源系統的健康運行或者對海綿城市的建設作為重要的考核或者評價。
產品方案
管網產品主要規劃以及解決的應用場景如下
l 水位監測系列:可用于監測地下管網的水位和地上易澇點,重點監控點的積水水位;
l 連續監測:可用于移動物體,流體的偵測,用作物體有無的探測;
l 流量監測:用于明渠和管道的流量監測;
本系統由電源和設備主機組成,主機包括雷達液位計,壓力傳感器,GPRS/NB/LoRa通信模組,主控MCU,見下圖所示:
數據上傳邏輯如下